2025年4月1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应我院邀请来校做学术交流。在狮子山校区学术厅举行的本次讲座吸引了大批师生到场聆听,现场座无虚席。学术讲座由心理学院副院长杨小洋主持。


许燕教授以“智能时代的心理对接与AI人格研究”为题,对当前心理学界的前沿问题做了深入讲解。许燕教授系统分析了AI时代的心理特征,结合人工智能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归纳了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技术背景下人的典型心理特点。许燕教授运用丰富的研究数据和生动的生活实例,阐释了人工智能在学习、生活中的渗透,强调借助AI辅助学习工具,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多元,但同时也容易导致过度依赖,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下降的现象。许燕教授还介绍了运用大语言模型研究中国人善恶人格理论的过程与成果。团队借助大语言模型对海量文本进行分析,挖掘出中国人在描述善恶人格时的词汇使用规律与语义关联。通过多维度数据验证,构建出包含尽责诚信等关键维度的善恶人格理论框架。这一理论不仅揭示了中国人独有的善恶人格结构,还为理解社会行为和道德判断提供了新的视角。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围绕如何将AI与心理学研究相结合、如何提出原创性理论等话题与许教授交流。许教授耐心解答,鼓励同学们积极适应智能时代变化,利用跨学科思维提升自我。

本次讲座持续三个小时,许教授理论结合实际,用大量案例阐释了人工智能对个体的影响,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人格研究中的创新应用。现场师生纷纷表示,此次讲座拓宽了学术视野,激发了对人工智能与心理学交叉领域的探索热情,对下一步深化学术探索与创新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启迪。
供稿:景梦娇
初审:陈 辉
复审:靳宇倡
终审:肖 柯
编辑:景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