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戴艳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日
  查看:20931
  来源:

 

屏幕截图 2022-12-04 150805.jpg

 

一、简介

       戴艳,女,汉族,1963年6月生,四川成都人,无党派人士,心理学博士。1984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心理学特色专业建设”和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心理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负责人。成都市妇联第十五届执委。

       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编委。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D-20-003)。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分会理事长。四川省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二、研究领域

       心理复原力、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


三、主要经历

(一)学习经历:

        1980年9月至1984年6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心理学专业学习,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87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修完硕士研究生课程;

        2002年9至2008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发展与教育心理专业博士,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测量,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二)工作经历:

        1984年6月至2005年9月历任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2005年9月至2013年9月任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其间: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受四川省委组织部委派到地震重灾区挂职,任茂县人民政府副县长;2013年4月至2018年11月任四川师范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

        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任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任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与心理学院教授。

        2018年12月至今,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四、主要研究成果

(一)论文:

        1. 心理学视角下的道德创伤. 心理科学进展 ,2022年01期

        2. 新时代青少年价值观及其与社会、学校和心理适应的关系:三个地域的比较,心理科学,2018年06期

        3. 新时代青少年价值观的构成特征与适应功能研究,心理科学,2018年06期

        4. 构建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构的探索,教育科学论坛,2018年29期

        5. 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复原力与创伤后成长的定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年04期

        6.大学生传染病感染者对自身污名的理解与教育应对,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年04期

        7. 心理复原力对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宽恕他人与宽恕自我的作用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8. 中学生创伤后成长、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展趋势:心理复原力的预测效应,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年第06期

        9. 父亲教养参与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15年第11期

        10. 父亲教养参与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年12期

        11.老年人死亡焦虑的研究综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2期

        12.创伤暴露程度对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复原力的调节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年第1期

        13.汶川地震30个月后中小学生的身心状况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6期

        14. 心理复原的机制:来自特质性复原力个体的证据,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第06期

        15. 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西南人文社会科学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第7期

        16. 不同复原类型贫困大学生人格的差异分析,心理学探新. 2010年第04期

        17. 贫困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分析, 中国学校心理卫生,2009年第7期

        18. 三维生命教育理论的构建,四川教育2009年第1期

        19. 《小学生道德情感量表的编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年第4期

        20.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理论述评,心理科学,2004年第6期

        21. 小学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7期

        22.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简介,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第5期,

        23. 激励理论在反贪队伍管理中的应用, 反贪工作指导, 2004年第1期

        24. 论幼儿生死教育,福建幼儿教育, 2003年第12期

        25. 结构对汉字视觉识别特点的进一步研究:速示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四川心理科学, 2002年第2期

        26. 工作团队和组织绩效, 四川心理科学,2001年第1期;

        27. 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心理的前提,四川教育, 2001年第6期;

        28. 通向健康心理的轨道——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 四川教育, 2001年第9期

        29. 心理咨询——面向你、我、他,四川教育,2001年第10期;

        30. 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年第1期;

        31.离散交叠作业中反应选择与反应组织加工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1998年第1期;

        32.素质教育与考试制度改革,课程、教材、教法, 1998年第11期

        33. Enjoyment of Chinese and mathematics and school performance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Child Development,8(2022),DOI: https://doi.org/10.1111/cdev.13843

        34. Cybervic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in late childhood: Moderating effects of social sensitivity,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73 (2021)

        35.Evaluation of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Resilience Scale in Wenchuan earthquake survivors.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53(2012)            

(二)著作:

        1.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9月

        2. 小学生健康教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

        3. 成就完美人生——中学生命教育读本,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

        4. 小学生健康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5.学校心理学,四川科技出版社,1999年1月

        6. 梁斌,戴艳,郭英主编,大学生心理卫生学,天地出版社,1996年6月

        7. 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年10月

        8.大学生心理健康--自主与自助手册(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9月

        9.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主与自助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

        10.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

        11.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用书(高中),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12. 考前120,岳麓书社, 2005年1月

        13. 中学心理学(新编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14. 中学教学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

        15. 中学生心理健康100问,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


五、研究项目

        1. 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测评量表开发及应用研究(主持),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项目(SC19A012)

        2. 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究(项目首席专家林崇德教授,本人为子课题负责人),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8JZD0026)

        3.四川省“十二五”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主持),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川发改投资[2011]744号)

        4. 中国儿童发展测评工具修订与研发(子课题负责人),中国心理学会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

        5. 青少年创伤后成长的发展特点与促进研究(子课题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11JJD190006)

        6.灾区中小学生创伤后心理复原的关键保护因素:一项纵向追踪研究(主持),四川省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重点项目(CSXL-121001)

        7. 中国农民工子女心理行为研究与干预(子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

        8.中学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主持),四川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普教科研项目

        9.生命教育——成就完美人生(主持),四川省社会科学科普项目

        10.新市民的社会心理适应的复原力研究(主持),四川省软科学项目


六、获奖

        1. 中学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获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排名第2

        2.中学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获四川省第四届普教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排名第2

        3. 地震后心理创伤康复的研究及示范,获四川省科学进步三等奖,2020年,排名第4

        4. 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究,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20年,排名第5

        5. 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究,获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2017年,排名第4

        6. 高等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含教材)》课题,获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三等奖,2001年,排名第4

        7.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造就合格大学生。获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年,排名第3;

        8. 发挥三类课程整合功能、全面实施素教育实验研究,获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1998年,排名第5

        9. 在“改”字上下功夫,在“实用性”上显特色——公共课心理学教改探索,获四川省教委教学成果二等奖,1993年。排名第3。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