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本情况
徐华春,男,1980年生,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心理学院,获基础心理学专业博士学位。2013年与2022年分别在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心理系和密苏里大学心理系担任访问学者。2019年获评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目前担任中国心理学会时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邮箱:huachun.xu@sicnu.edu.cn
二、研究领域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
三、发表论文
徐华春, 廖文莉, 陈羽. (2023). 童年不可预测性对女大学生放纵性态度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31(5), 1229-1233.
周金辉, 钟霜, 徐华春 (通讯作者). (2023). 母亲养育动机内化程度对养育倦怠的影响: 主观时间压力的中介作用与母亲就业状况的调节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31(2), 421-425.
钟霜, 廖文莉, 徐华春(通讯作者). (2022). 亲代养育与柔情问卷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30(2), 350-353.
徐华春, 张文婷, 钟霜, 胡琰敏. (2022). 亲情被疏远还是拉近?信息与通信技术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社区心理学研究, 13(1), 23-43.
徐华春, 崔碧颖, 张文婷. (2018). 为人父母者更幸福?. 心理科学进展, 26(3), 538-548.
徐华春, 杨杏, 苏丹, 黄希庭. (2017). 真实自我: 观点,实证与反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3(1), 102-111.
徐华春, 于少萍. (2014). 大学生时间人格、压力对生命意义的影响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1(4), 90-96.
徐华春. (2013).亲子依恋关系对大学生抑郁易感人格的影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0(3), 96-100.
徐华春, 黄希庭, 陈传锋, 胡珍玉. (2012). 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特点与结构初探.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4), 427-433.
徐华春, 李长松, 郑涌. (2012). 大学生朋友间性话题沟通及其对性适应的影响. 中国学校卫生, 33(1), 18-20.
徐华春, 辛增友. (2009). 青少年抑郁预防的实证研究.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6(4), 65-69.
徐华春, 黄希庭, 柳春香, 程科. (2009). 抑郁的人格易感性:概念、理论与发展. 心理科学进展, 17(2), 370-376.
徐华春, 郑涌, 黄希庭. (2008). 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初探.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 35-39.
徐华春, 黄希庭. (2007). 国外心理健康服务及其启示. 心理科学, 4, 1006-1009.
徐华春, 郑涌. (2006). 国外人格障碍五因素模型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 249-254.
徐华春. (2005). 美国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动机研究及启示. 外国中小学教育, 2, 44-47.
四、专著
1. 青少年抑郁易感人格研究,科学出版社,2020。
五、课题与项目
主持:
1. 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父母养育动机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研究(23XJA880009),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2. 新时代女性生育的内部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SC21B093),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3. 留守经历对女大学生性态度的影响与对策研究(SXJYB2113),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项目。
4. 2018四川省成都市企业性别平等机制建设调研,成都市总工会,横向项目。
5.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抑郁易感人格的调查与实证研究(SC11E001),四川省社科联基地项目。
6. 大学生在网络情境下对性话题的自我表露及其影响(XXYJC0905),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
7. 大学生抑郁易感人格研究(CSXL-092026),四川省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项目。
参研:
1. 四川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础重大项目”:正念干预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SC19EZD052),子课题负责人。
2. 西部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构研究(11XSH019).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金额12万,2011.8-2018.4,主研第五。
其它项目:
1. 2019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2019年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资助。
2. 2011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2011年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资助。
六、获奖
1. 2019年,四川师范大学2017—2019年度师德先进个人。
2. 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教学新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