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应用心理学学科主任、 终身教授,美国南达科他州大学终身荣誉教授,国际心理科学学会会士王晓田教授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王晓田教授在狮子山校区七教105会议室作题为“生命史中的时间参照点与适应性跨期决策”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心理学院院长靳宇倡教授主持,心理学院及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师生参加此次讲座。


王晓田教授提出了生命史中的时间和决策议题,认为人类进化设计基于两大前提:生命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基于此双重有限性,王晓田教授详细阐释了当前时代与决策心理学相关的四类矛盾:海量信息与认知局限的矛盾;高度不确定性与概率分析的矛盾;理性假设与人性假设的矛盾;生命的有限性与无常性的矛盾。
王晓田教授介绍分析了我们如何感知和应对生命有限性的两大特性,强调了生命的有限性在于我们与时间的交互仅仅存在于一生之中,所以心理学需要关注生命史和时间观。生命史理论帮助理解环境的严酷性、不可预测性和资源贫乏性如何影响生存策略调整。从生命有限性开始,关注生命史和时间观下的行为塑造以及死亡思考对跨期决策的效应(时间和恐惧),发现了延迟折扣模型,并通过元分析建模生成全生命史全程延迟折扣率U型曲线及二因素和三因素模型。
王晓田教授与现场师生们一起探讨了跨期冥想的应用前景。生命史的跨期冥想是像折返跑一样的精神锻炼,生命终点思考和生命史跨期冥想利用人类特有的自主意识调节生命体验,缓解焦虑。他透过生命史理论勉励与会师生应将每一天当作最年轻的一天生活。
靳宇倡院长代表现场师生对王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由衷地感谢。他认为讲座内容丰富且有深度,不仅分析了人们如何在时代背景下做出有智慧的决策并兼顾理性和人性的决策,也带给人们人生的启迪,决策的智慧。

交流环节,老师和同学们踊跃提问,王晓田教授耐心答疑解惑。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学术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参加讲座的老师和同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供稿:孙奇
初审:陈辉
复审:靳宇倡
终审:肖柯
编辑:psy_l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