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系列讲座——心理与教育测验中不努力作答的处理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8日
  查看:476
  来源:

2020年12月18日,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邀请到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的刘玥老师,给研究生同学们带来了题为《心理与教育测验中不努力作答的处理》的专题讲座。刘玥老师对心理学研究测验中被试的不努力作答行为做出了详细的介绍,提出了多种处理方法,并与同学们分享了不努力作答的最新研究进展。

首先,从不努力作答的含义、发生情境、产生原因及特点等方面,刘玥老师对不努力作答做出简要概述。在心理与教育测验中,不努力作答一般指被试无动机的作答、粗心作答或在选择题中快速猜测等行为,因被试在测验中缺乏足够的动机或时间限制等原因,导致被试在测验中做出反应时、正确率短于努力作答的行为。由于被试的不努力作答,常常导致施测者的题目参数值、测验的信效度、测验结构等发生偏差,影响测量的群组分。因此,我们需要对心理与教育测验中被试的不努力作答行为做出处理。

liuyue.jpg

接着,刘玥老师分别讲解了心理测验与教育测验中对不努力作答的处理。心理测验部分,刘玥老师将被试的不努力作答分为随机作答和非随机作答两种,并对先验和后验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教育测验部分,刘玥老师将处理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两步方法”,即识别并降低不努力作答的权重,用反应时阈值法或反应时残差法两种方式做出处理;另一种是“一步方法”,即采用混合模型法对不努力作答结果分别建模。刘玥老师在讲解不同处理方法时,向同学们强调到,不同指标所识别出的不努力作答被试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没有必要对同一批数据使用所有识别方法,对不同的不努力作答被试,应采取相对应的方式。

liuyue1.jpg

讲座最后,刘玥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基于已有的局限性方法,刘玥老师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方式,包括基于标准化反应时残差符合标准正态分布、采用固定参数和迭代方式不断改进等。在介绍基于混合模型的方法时,刘玥老师结合图标,用直观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了不同研究方法的处理差异,并强调了新的研究方法在心理和教育测验的数据处理的优势。

刘玥老师鼓励同学们在处理测验数据的过程中,勇于探索,采用最适合的方式处理实验数据,提升研究效率。

  撰稿:王诗雅

 审核:陈辉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李林霞